2015年是中國互聯網行業劇烈整合并購的一年,從年初滴滴快的合并、58趕集合并,再到年末美團點評合并、阿里收購優酷土豆、攜程控股去哪兒,一批整合后的新公司在快速出現。
與此同時,BAT也在快速跑馬圈地,尤其是阿里在幾乎買下中國互聯網半壁江山后,又將觸角伸向傳媒領域,近期以超過20億港元價格收購《南華早報》,甚至傳聞下一步是收購新浪。
這讓不少互聯網創業者感到憂慮,擔心中國互聯網巨頭勢力越來越強,甚至出現互聯網寡頭壟斷,抑制中小企業創新。這一話題日前也在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上也引發激烈討論。
百度CEO李彥宏在談及這一現象時表示,行業整合背后是大家意識到長期大規模燒錢的模式無法持久,不過,整個移動互聯網行業發展并沒有結束,依然處于相對早期階段。
“移動互聯網行業還會有很多新的技術、商業模式出來,還會涌現出各種不同機會。”李彥宏安慰創業者說,大家不要擔心互聯網行業的這種整合會扼殺掉未來的科技創新。
小米CEO雷軍(微博)也指出,不要擔心中國互聯網出現寡頭經濟,要關注怎么強化對不公平競爭管控,維持市場的秩序。大不是錯,錯在利用大來進行不公平競爭,這才是需要管控的對象。
一線互聯網大佬們還給創業者支招,即如何在互聯網行業大整合時代創業。雷軍認為,未來十年的風口有兩個方向,分別是農村互聯網和企業應用。VR、3D打印等技術也值得期待。
聯想控股董事長柳傳志認為,未來5年人工智能、生物健康等領域與互聯網結合所產生的效果會無法限量。諾基亞董事長李思拓認為,數字化健康產業接下來10年會發生巨大突破。
為何2015年互聯網行業產生劇烈整合
2015年的互聯網行業整合得如此劇烈,背后到底有什么原因?
京東集團CEO劉強東(微博)曾對騰訊科技表示,這是行業發展的必然,過去3年,互聯網企業融資太容易,往往是拿出80元去補貼,卻可以獲得100元的投資,企業的估值還越來越高。
“過去3年中國互聯網發展太瘋狂。比如,大家看電影,同時有10多個電影出票機,弄得消費者都不知道選擇哪個,這是不正常的現象,合并不僅有利于行業,也有利于消費者。”
劉強東說,行業的整合并非是互聯網獨有的現象,鋼鐵、水泥行業都在高速發展后面臨整合,都是一樣的結果,全世界都一樣,這一切都離不開經濟的基本規律。
獵豹移動CEO傅盛(微博)對騰訊科技表示,整合發生的核心原因是,這種互聯網模式走到一定程度,已經從0到1,而壟斷是更好的創新。只有壟斷才獲得超額利潤,才能夠持續去投入。
“創業者用燒錢的模式都是不能持續打下去的。”傅盛說,這種資本促使的合作會在很多資本催生的行業體現得非常明顯,這些企業和投資人必須這樣做,否則公司可能都撐不下去。
無論是滴滴快的合并、58趕集合并,還是美團點評合并、攜程控股去哪兒,更多的都是狹路相逢的行業,且都是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合并,這跟過去幾年資本紅海有很大關系。
挖財董事長兼CEO李治國對騰訊科技表示,這些進行整合行業的特點都是非常標準化,已競爭到你死我活的境地,且都還無法消滅對方,必須通過資本的方式進行合并以降低成本。
作為VC行業的一線大佬,紅杉資本中國合伙人沈南鵬更指出,過去幾年中國的投資交易越來越復雜,各種并購的同時都幾乎伴隨了另外一個重要的行動,即一次比較有規模的融資。
“這樣并購和融資共同的動作,能讓這些公司在垂直領域建立一次真正的市場領導地位。”
當然,這種合并更多發生在O2O、本地生活、打車出行、旅游行業、網絡視頻等領域,在網絡媒體、智能手機等行業體現得不明顯,如手機行業今年還涌現出360和樂視兩個新玩家。
為何會有這種的區別?鳳凰新媒體總裁李亞對騰訊科技表示,包括騰訊、新浪等媒體業務實際上是健康的,能持續盈利的商業模式,沒有極大生存壓力,不像O2O或出行領域的血拼。
酷派董事長郭德英對騰訊科技表示,智能手機介于傳統設備制造和消費品之間,本身又是一個互聯網入口,手機技術在不斷升級,這使得智能手機廠商的份額不固定,大家都看到機會。
創業者需聚焦在現在邊緣、未來核心的產業
對多數互聯網創業者而言,行業持續不斷的整合并購,正讓O2O、出行、在線旅游、網絡視頻等領域的創業成功希望變得越來越渺茫,一些曾經成長不錯的公司前景可能也會暗淡。
原來的互聯網行業在逐漸變成傳統行業。那么,創業者的機會真的會被巨頭們聯合絞殺嗎?
騰訊CEO馬化騰(微博)的表態透露出互聯網巨頭的心聲。馬化騰說,騰訊的長遠性策略是獲得越來越多的朋友,讓“敵人”變得越來越少,騰訊就參與了滴滴快的等至少4個行業并購整合。
“騰訊和去哪兒、攜程也有親戚關系,我們和攜程共同參與對藝龍投資。”馬化騰說,即便BAT間也是合作大于競爭,有時大家動作過猛,但讓子彈飛一會兒后,大家可以看清規律。
馬化騰指出,“大家會思考自己擅長的和不擅長的,幾家平臺或生態系統會有一定競合空間存在,甚至BAT之間也可以展開聯合投資。”
實際上,被認為是騰訊系的58到家最近獲得3億美元投資,其中一家投資方就是阿里巴巴。BAT這些互聯網巨頭之間都有合作空間,對互聯網創業者而言,就意味著有自己的生存空間。
世紀佳緣CEO吳琳光對騰訊科技表示,自己在很多場合上都不斷被創業者問到這個問題。創業者問得比較直接,主要是咨詢是不是有BAT的存在,創業者的創業機會更會被擠壓?
吳琳光的回答是,互聯網巨頭壟斷無疑對創業者造成壓力,但也會給創業者帶來更大機會,如以前退出通道可能就是上市,現在互聯網大佬越來越多,賣出的退出通道也越來越多。
“不光是退出通道增加,融資通道也變得更多。”吳琳光說,以前只能找VC或PE,但現在還有行業大佬在,創業者的企業即便不賺錢,只要能給巨頭帶來價值,也可能被投資或并購。
吳琳光表示,比如創業者擁有很獨特的VR技術,能讓大家在虛擬現實里感覺到更真實的體驗,行業巨頭在不懂的情況下,可能獨自做需要1年時間,這時可能會選擇和創業者合作。
再比如,文化領域圍繞版權有很多競爭,即便是騰訊這樣的公司也不一定有競爭力。若創業者有辦法將作家的資源抓在手中,就有足夠資本和大佬談判,或接受互聯網巨頭的投資。
獵豹移動CEO傅盛對騰訊科技表示,創業者機會永遠來自邊緣,而不是來自于核心,所謂的邊緣是現在的邊緣、未來的核心。“當初獵豹移動就是在國內打不贏,才跑去海外市場的。”
滴滴打車剛出現時也是一個很邊緣的行業,但之后高速發展。傅盛認為,今天的互聯網創業者機會就是來自于這些傳統行業和互聯網交差領域,用互聯網思維和武器去重構傳統行業。
如今的獵豹移動已從一家國內安全企業變身為跨國企業,在世界各地都布局設點。傅盛1年至少要去10次以上的美國,且每次要拜訪至少10家美國當地的初創科技企業。
傅盛說,在硅谷絕對看不到一家手機公司,因為大家認為手機行業競爭不結束也很難打,都不涉足了,美國創業者現在都在研究“發射火箭”、VR技術、人工智能、醫療、生物科技等。